【海大职校】产教融合促发展,双向赋能育匠心
——转自海大职校公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旨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技术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2024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城建装备隧道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这一举措不仅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更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聘大国工匠、优秀教师作为特聘教师,旨在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签约当天,企业特聘教师便为企业员工带来了一场“精研细节,夯实机械装配工艺根基”课程培训。通过详细讲解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规范了员工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培训不仅是双方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也为后续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2月,企业工匠陈柳锋走进校园,为企业课程培训开班仪式拉开了帷幕。教务主任、智能制造专业群负责人陈力静老师和校务办主任、机电专业负责人陶莉华老师以及企业代表祁丰经理、陈柳锋工匠共同出席了开班仪式。陈力静老师详细介绍了校企双方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历程,回顾了在产教融合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研讨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陶莉华老师则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趋势以及对同学们的期许。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她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企业代表祁丰先生详细介绍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他表示,随着国产重大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够加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为国产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班仪式后,工匠大师陈柳锋以大国重器——盾构机为例,为同学们介绍了盾构的发展史、盾构机的类型以及工作过程。他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盾构机这一神秘而又强大的工程装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大国重器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而他们作为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产教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产教融合将不断深化,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国产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校企双方将继续秉承“产教融合促发展,双向赋能育匠心”的理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持续提升合作水平,为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繁荣而不懈奋斗。
撰稿︱智能制造教研组
审核︱校长室
23中高关务姜怡萌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加载中,请稍等...